阅读历史 |

新的案件159(1 / 2)

加入书签

时间线:5月20日 上午8:15

地点:成都市锦江区某中学食堂

卫生监督局的人掀开冰柜,成箱的“冷冻鸡翅”包装袋下压着几块青铜器残片。后勤主任擦着汗解释:“这是教育局安排的传统文化教具...”唐静薇用镊子挑起残片,发现表面涂抹的酱油正缓缓滴落——有人用卤味调料掩盖青铜器酸洗后的刺鼻气味。

“教具需要泡在冰醋酸里?”林念初指向角落的塑料桶,桶身贴着“食用醋精”标签,但浓度标识被故意刮花。黄海明蹲下身,从排水沟捞出团黏腻物质,紫外线灯一照竟显出荧光:“这是文物修复用的环氧树脂,和上周缴获的赝品材料一致!”

文字插图:食堂仓库暗室

(替代原插图)

消毒柜内层焊着恒温加热板(用于加速青铜器氧化)

米袋中混装石英砂(模拟地下掩埋环境颗粒)

墙上的《食品卫生管理制度》背面用红油写满化学公式

时间线:同日 上午10:40

地点:青白江区物流园c区12号仓

老陈戴上棉纱手套,翻查“六一爱心物资”托运单。纸箱外印着卡通图案,开箱却见防撞泡沫中嵌着青铜尊粗胚。收货方是某小学家委会,签收人联系电话竟是空号。

“这批次运往七所学校。”小张比对物流信息,“奇怪,其中三家学校的配送地址写的是配电房。”他突然用美工刀划开纸箱夹层,露出捆扎成束的铜导线——截断面崭新,明显是近日加工产物。

仓库管理员想溜,被唐静薇堵在消防通道。那人袖口翻起时,腕上戴的竟是小学生流行的智能手表,表盘待机画面是三星堆黄金面具的像素图。

对话场景:物流园监控室

(背景:十六块屏幕中三处画面静止,时间戳显示5月19日23:00)

黄海明:(放大监控)“这三辆冷链车每晚准时出现,车尾加装的水箱其实是酸洗容器。”

林念初:(嗅闻样本)“酸液里掺了豆瓣酱,这伙人把文物做旧和食品加工混在一起!”

老陈:(敲击键盘)“GpS轨迹显示,这些车凌晨会绕行到府南河旧码头——那里有九十年代废弃的防空洞。”

时间线:同日 下午13:20

地点:府南河第三货运码头

锈蚀的铁门后传来电机嗡鸣。小张撬开锁链,手电光照出洞壁上密集的凿痕——不是盗墓工具留下的,而是工程爆破常见的楔形槽。地上散落着美团骑手餐箱碎片,保温层内塞满铜屑。

“防空洞成了临时铸造厂。”唐静薇戴上手套,捡起块未打磨的青铜片,“边缘有砂轮机切割痕迹,这工艺顶多十年。”她突然用镊子夹起片透明胶带,上面粘着半枚指纹——胶带印着某小学午餐配餐公司的logo。

黄海明在角落发现个铁皮柜,里面堆满“优秀少先队辅导员”奖状。落款公章是教育局,但印刷油墨经检测竟是盗版书常用的劣质碳粉。

文字插图:防空洞工作台

(替代原插图)

化学试剂瓶贴着“酱油”“醋精”标签(实际盛装氢氟酸)

砂轮机上绑着红领巾(用于擦拭金属碎屑)

墙上的爆破示意图用蜡笔绘制(夹杂汉语拼音注释)

时间线:同日 下午15:00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